2024-12-09 15:55
据新华社报道,海关总署近日对外发布《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促进企业通关便利十六条措施》,针对企业关注的降成本、提效能等痛点和难点,推出相应措施。
在降成本方面,十六条措施明确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税收优惠、降低运营成本。比如积极推动地方做好启运港退税试点范围扩大后的落地实施工作,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享受政策红利;在提效能方面,支持在毗邻口岸的综合保税区设立前置货站,可以提升航空货物进出口效率;推广实施企业核查领域“企业自查结果认可模式”改革,减少对守信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干预等。这些措施有助于企业稳预期、拓市场、提信心。
围绕扩大进口,十六条措施明确要通过拓展来源、畅通渠道、服务平台建设,丰富国内市场供给,让世界分享中国大市场的红利。比如,针对能矿等大宗商品进口,重点推出稳步扩大进口矿产品目的地检验范围,稳妥推进进口铜精矿“保税混矿”试点。
聚焦产品“走出去”、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,十六条措施也作出相应安排。比如,海关将加大对外磋商和出口企业对外注册推荐力度,同时在设施建设、卫生控制、原料验收、自检自控等关键环节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。
十六条措施中,针对新业态新模式的新特点,海关继续扩大跨境电商零售出口、网购保税零售进口跨关区退货试点范围,全面推广跨境电商税款担保电子化,进一步解决企业关注的跨关区退货难题,帮助企业降低税款担保成本,激发跨境电商发展活力。
针对地方政府、外贸企业关注的保税维修、保税再制造等“保税+”业务,将推动进一步拓展保税维修业务范围,支持飞机、船舶等设备开展保税维修业务;试点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汽车发动机、变速箱等产品保税再制造等,进一步释放综合保税区创新活力。
来源于:新华社